欧宝体育,欧宝体育app,欧宝娱乐,欧宝体育官网,足球投注平台,电竞下注,注册送彩金,欧宝足球下注,欧宝篮球盘口,欧宝电竞投注,体育投注平台
见到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与开发中心主任王桂萱是在该校土木工程楼里,这是一栋2层小楼,这里不仅有王桂萱带领的整个团队的办公室、实验室,还有其获得专利的大量产品,如地震应急包、仪等。国家在地震灾区发放的很多地震应急包,就是直接从这里发送出去的。
王桂萱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笑呵呵地在办公室门口等着我们。实际上,他前一天夜里还在大连地铁施工现场排查事故,当天上午在大连地铁指挥部工作,一小时后又将赶赴另一个建筑工地解决实际问题。他说:“我希望从基层做起,让自己的研发成果应用于实际,真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王桂萱198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海工专业,1987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岩土工程),后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留学,1998年获博士学位(土木工程),2003年回国。他在日本期间,曾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土木工学科客员研究员、日本东电设计株式会社技术开发本部课长代理等职,在核电领域很有研究。采访的话题,是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谈起的。
王桂萱认为,我们应该从日本核事故中吸引教训,发展我国的核电事业。他介绍,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地震设防水准大概在6级以上,海啸设防高度为8米,标准是比较高的。但日本地震环境比起其他国家更严峻,此次地震造成的海啸高达11米,地震之后电站的核反应堆自动关闭,备用电机开始工作,带动水泵迅速冷却核反应堆多余的热量,但海啸一来又把备用电机损坏了,反应堆就产生大量余热,这些余热不迅速排除,压力越来越大,就会引发爆炸。
“我们的核电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主要在于建设的标准上。我们要提高标准,但不是把核电一刀切下来,否则将成为我国的一大损失。”谈起这次事故带来的教训,王桂萱认为,应该从根上把事故的原因搞清楚,从深层次探讨核电事件的原因,进而深入研讨我国相关地区地震、海啸发展的可能性,相关核电站的地震、海啸设防水准到底够不够等等。
王桂萱还谈到,与日本相比,我国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比较薄弱。“日本即使地震了,大伙并没有慌慌张张的,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而我们平时宣传的力度不够。”他说,平时训练形成的意识是很关键的。当灾害来临时,经过训练的人们可以降低30%~40%的风险。
据了解,日本全民的防灾意识都比较强,在县区街道每个月都有几次演练,人们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目前,大连大学也注意到要提高学生的防灾意识,邀请王桂萱为学生作这方面的报告,大连中小学也开始有意识地为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王桂萱在日本学习工作11年,在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上世纪末,他年收入已达1000万日元,约80万元人民币。但是,王桂萱感觉自己的事业在中国,尤其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祖国的建筑工程有着紧密的结合点,他要为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恰逢时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的陈文东率团访问日本,见到了王桂萱,陈校长鼓励他回国,于是,王桂萱放弃了在日本非常好的待遇及日本东电设计公司课长的职务,回到了他的母校大连理工大学。
又一次偶然的机会,大连大学副校长王文波与王桂萱相识,王校长在了解了他的研究领域、发展方向后,热情邀请其加盟大连大学,并承诺尽可能满足其一切研究需要。据介绍,大连大学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文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怀每位人才,让人才心情愉快地工作。大连大学领导的诚挚邀请、学校的发展理念及学科规划,让王桂萱动心了。2003年6月,王桂萱调入大连大学土建系任特聘教授。
王桂萱刚到大连大学时,该校岩土力学专业师资薄弱、设备简陋,他通过建立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希望以中心的科研项目为牵动,引领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建设。2003年10月,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心成立伊始,人才短缺,后在学校领导和王桂萱的多方努力下,中心又引进了相关方面的人才,并获得了相关机构的资质认证。2005年6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大连连大惠达土木检测评价公司”,依托中心的技术力量,开展对外项目承接。公司刚成立时,没有项目经历,信誉没有建立起来,老师们也缺乏相关经验。面对这种情况,王桂萱主动出击,到外面去申请、承接项目。
一次,王桂萱听说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中有一个项目,当时公开招标已经定下了三家单位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而甲方准备从这三家单位中选一家。王桂萱递交了申请书,但得到了“你们不符合条件,还是别做无用功”的答复,王桂萱认定了这个项目的影响力,并未放弃,而是跟甲方商量,看能否作为编外投标单位,先义务为他们做,“做得不好,就当我们是无用功,做得好,你们再看”。甲方被他的诚挚所感动,将资料发给每个单位一份,提出两个月后出结果再看。大连大学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后来,“考虑地基不均匀性的厂房地震响应分析”项目招标结果宣布,王桂萱项目组一举中标,仅科研经费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就给了300余万元。
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使王桂萱领衔的团队拿下了更多科研课题,如大连市桥梁管理系统、辽宁省桥梁评价与支持系统等,并研发了很多专利产品。仅2010年,该中心就签下了经费总额1400万元的科研项目。目前,该中心正启动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冲击工作。
王桂萱坦言,从回国至今,一直忙于主持研发实用性比较强的项目,并未承担更多高精尖的科研,也未申报过国家任何奖项。在他看来,做一些高端前沿,为人类未来的发展作贡献非常重要,而从基层做起,为人们的生活作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也非常重要。他说:“我努力坚持自己的方向。希望以后人们说:大连大学有一个团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找他们。”
为此,除了实验室和办公室,很多建筑工地都有王桂萱的身影。大连有一次地铁事故,地铁公司分别给承接该工程的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和大连大学三家单位打电话,王桂萱所在的大连大学研发团队是响应最快的,他们第一时间把设备拉到现场,采取紧急措施。
王桂萱说:“我们经常去服务,打消了市民很多顾虑。如何从技术的角度让我们的环境更和谐,工作更顺利,学校应做进一步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就如何进一步控制质量,出台一些具体的措施。”
此外,他们也承担了大连海上机场筹建的一些项目,也正在起草海上机场建设的规程和规范,形成国家的标准。
“我们现在事儿很多,经常半夜睡不着觉,跑到现场解决技术难题。”王桂萱说,“从我们这个点上,我们应该做得还算可以。有了大连市重大工程,就有了一个更好的依托。当然,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需完善,我相信在这个大的环境下肯定会越做越好。”
目前,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已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兼职)、教授3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2名、博士后2名,全部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已形成土木工程领域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研团队。中心在社会上已初步形成较大影响力,并与广东核电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内蒙古电力设计院、大连市设计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大连大学目前的办学目标是建“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其一大特色。据统计,大连大学承担的160多项直接为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各类科研课题,涉及电子信息类、新农村建设、旅游、大连历史研究、医学医药等十几个方面。
王桂萱介绍,大连大学为了进一步拓展该中心的服务空间,准备建一个社会综合化服务平台,目前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仍在进一步策划当中。王桂萱表示,围绕学校建设的中心,除了国家项目作支持,最主要的就是给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服务和技术支撑。为了这个目标,他和他的团队正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王桂萱 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现任《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大连市防震减灾协会秘书长,核电行业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结构抗震、防灾减灾等基础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研究工作,自主开发完成了多项行业应用软件,完成国际合作基金1项,日本国家基金3项(参与人),建设部技术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授权专利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