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欧宝体育app,欧宝娱乐,欧宝体育官网,足球投注平台,电竞下注,注册送彩金,欧宝足球下注,欧宝篮球盘口,欧宝电竞投注,体育投注平台
以抢救生命为主的抗震救灾第一阶段已经过去。而今,汶川地震灾区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是震后灾区的重建和未来发展工作。
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注重科学、以人为本是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重建的详细规划蓝图该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灾后重建规划如何与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相协调?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
记者:由于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地域较大,其灾后重建的情况也会更复杂,您认为该如何立足当地的实际来进行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
杨保军:规划特有思路都是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即要处理好当前和未来关系的矛盾。
相对于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住房、饮食等问题,更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保证这个地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考验灾后重建规划很重要的方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规划难度很大,原因是灾后的系统评估尚未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而且短期之内很难完成。灾后评估既要对潜在的自然灾害威胁区进行确认,划分出不适宜人居、不适宜建设的地区;又要对当地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进行基本的估算,即对自然资源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目前主要是对人员的伤亡、基础设施的损毁、房屋的破坏情况有一些粗略的统计数据,但这远远不足。数据的全面性不够,受损的数据统计只有总数的概念,没有空间分布的概念。重建中所有的项目安排都要具体落实到空间,并且要考虑整体的空间布局与协调统筹。如果系统的评估数据掌握不准,规划的科学性是要打折扣的。
记者: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灾后重建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杨保军:规划制定中首先是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承载能力,当地未来的重建思路:一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建;二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平衡。而当地的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基础薄弱,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这4个特点是未来灾后重建中必须考虑的。
现在长远的规划还没有破解一个难题,即是局限在受灾区范围内考虑重建规划还是可以突破这个范围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来考虑?主要原因就是灾后评估报告的详实性以及当地的资源情况了解不够。人口和产业关系的网络被破坏了,如何修补需要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其次,在灾后重建和恢复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处理好。应以当地政府为主,统筹各种关系,当地政府应在外部的帮助下整体地考虑、依照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活动。援助方不能越俎代庖,各部委也不宜越权行事。如果地方政府不发挥主导作用,不把城镇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就可能会肢解城镇的整体性,比如修路的只管修路、盖住房的只管盖房、建厂的只管建厂,这样虽然速度快,但城镇将来的运行会出问题。
最后,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过去的发展总是受到两个紧箍咒的制约:一个是以物为本,以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为目标:二是以地为本,把不能移动的地看得比人还重要,比如要帮助落后地区,就必定把资金投入到这块土地上,而不管该地区是否适宜建设、是否有效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帮助困难地区最好的办法是让那里的人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和手段。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灾区呢?假如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以满足现有人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要考虑部分人口的迁移了,当然自愿是前提。
记者:同样遭受过地震的唐山,目前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工业城市。唐山灾后重建的经验能否对四川灾区重建起到借鉴作用?
杨保军:目前四川的情况与当年唐山的情况不尽相同。唐山基本是在原址上进行重建,灾后重建面对的是城市的规划,但是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面临的是区域的规划。四川受灾面积大,而且其中包括了众多城市和村镇,这个地方的重建更多的是区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重建与城市重建是不同的。区域是由具有内在关联的不同规模的城镇和乡村组成,重建要考虑的是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生产力布局优化以及支撑体系的建设。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点,区域就是一个面。区域发展要同时考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对城市来说,第一产业的比重通常较低。对区域规划来说,要结合区域的综合承载能力来合理安排人口和产业布局,借助重建的机会,使得当地的人口和生产力的配置更加优化。
由于各类城镇很多,每个城镇的情况又不同,必然会出现原址建设或者异地重建的情况,这需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千万不能一刀切。有些城镇灾害威胁不大,原有设施可以利用,又具有发展余地,基本会选择就地重建方式。有的城镇灾后损毁严重,并面临着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本身的发展空间又非常局促,可能就要考虑异地重建了。异地重建的选址非常重要,除了保证安全外,还应考虑留有发展余地以及具备良好的发展区位,因为它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节点,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承担一定的功能。
记者:四川与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震灾害使得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这两大任务叠加在一起。重建时如何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联系起来?
杨保军:区域的规划涉及到城市和农村,涉及到城乡统筹的问题,城乡统筹原本在当地就是试点,城市化在当地本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进程。灾后重建使该地区在短期内集中安排一大笔投资,实际上会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首先从当地的农村来说,有相当数量的耕地被毁,这部分失地农民就很难继续留在原来的村里了,因为没了生计,这就需要城市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提前转化。
其次,地震使得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彰显,在重建规划中,必定会划出一些禁止建设区(包括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这些地区的居民会被迁移出来,利用重建款,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安置地。由于原来的路径就是逐步城市化,所以,合适的安置地还是城镇。
同样,农村居民点会有重构的过程。城乡统筹本身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农村延伸。在农村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延伸的成本会很高。重构就是借乡村重建的机会,合理地布局村庄,重点建设中心村,兼顾周边村落的服务需求。假如规划得好,就是一个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和促进城乡统筹的机会。
杨保军:一是城市建设必须确保安全,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学习古人,古人在城市选址的时候非常讲究,安全放在第一位,良好的宜居环境放在第二位。看看我们国家那些历史悠久的省会城市,一般都是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
二是城市的综合防灾规划要格外重视,对各种灾害的防范措施要周密考虑,尽量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强平时的训练。
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要严格落实,如救援通道、备用水源电源、紧急疏散通道、避难场所等,做到有备无患。
四是城镇的抗震设防标准需要完善,例如学校、医院、某些重要的设施和厂房等应适当提高抗震标准。